在学校“百千万工程”突击队全面开展乡村振兴的号角下,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“艺”路前行志愿服务队,于暑假伊始便奔赴阳西县塘口镇彭垌村。这支由熊强副院长(主持)、袁铭栏和周以谋老师带队,18名本硕学生组成的青春力量,以艺术设计为独特媒介,深度赋能当地特色黄皮产业,开展了一场成果丰硕的“设计赋能乡村振兴”实践。探索出一条“高校+乡村+产业”的协同发展新路径。
文化铸魂:
深挖历史,讲好黄皮故事
团队驻村后,首要任务是为彭垌黄皮寻找深厚的文化根基。师生们深入走访村中长者,细致查阅地方史料,惊喜地钩沉出一段珍贵历史——当地先贤王天锡曾大力推广黄皮种植技术,其“以农兴村”的理念与当代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共鸣。这一发现为品牌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底蕴。带队副院长熊强强调:“我们要让每一颗黄皮都带着历史的温度。”团队迅速提炼出“百年黄皮,一脉匠心”的文化主题,将王天锡的故事融入品牌基因,为后续设计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。


视觉焕新:
打造品牌IP,设计全系产品
依托塘口镇政府与当地企业的有力支持,团队展开系统化品牌构建。设计成果丰硕:品牌标志巧妙融合黄皮果实的圆润形态与彭垌古村落轮廓,遒劲书法书写的“彭垌黄皮”字样,既展现自然之美,又彰显乡土底蕴。极具亲和力的IP形象“黄小皮”应运而生——一个头戴黄皮叶、身着黄色运动服的憨厚可爱卡通形象,生动传递出黄皮酸甜可口的特质与村民的淳朴热情。产品包装采用环保纸材,外层以插画讲述王天锡与黄皮的故事,内层清晰标注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,礼盒更附赠手绘版彭垌村地图,使包装本身成为传播乡村文化的载体。此外,抱枕、帆布袋、太阳帽、扇子、钥匙扣、冰箱贴等一系列融入“黄小皮”及黄皮元素的文创产品被精心开发,成功将乡村特色符号带入都市日常生活场景。

IP形象“黄小皮”:
头戴黄皮叶、
身着黄色运动服
的憨厚可爱卡通形象,
传递黄皮酸甜特质
与村民淳朴热情。

产品包装:
采用环保纸材,
外印王天锡故事插画,
内标营养价值与食用方法,
礼盒附赠手绘村地图,
成为“可传播的文化载体”。



文创产品:抱枕、帆布袋、太阳帽、扇子、钥匙扣、冰箱贴等日常用品融入“黄小皮”及黄皮元素,让乡村特色走进都市生活。
艺术点亮:
美育童心,绘就乡村新景
设计的能量不仅作用于品牌,更点亮了彭垌村的公共空间与精神生活。党员师生化身“乡村画师”,以“黄皮丰收”、“村落新貌”、“王天锡故事”为主题,在村中墙壁上挥毫泼墨,完成了长达200米的生动墙绘。阳光下,金黄的黄皮果实与白墙黛瓦交相辉映,描绘孩童追逐“黄小皮”的趣味场景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观赏拍照,成为村庄一道亮丽的新风景线。同时,“黄皮主题美育课堂”在村小学温暖开课。研究生彭泳仪等队员引导孩子们通过绘画、手工等形式,用稚嫩的笔触描绘家乡的黄皮,创作出一件件充满童真的艺术作品。一位小朋友“我要把画的黄皮送给奶奶”的真挚话语,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美育不仅是艺术启蒙,更是情感联结的桥梁。学院周以谋老师还带领三名学生专程看望并采访了村中8位长寿老人,聆听他们的人生智慧与生活哲学,并用镜头为老人们拍摄生活照与肖像照,记录下珍贵的时代记忆,传递了尊老敬老的温情。






市场破圈:
推介会引爆,品牌效应初显
7月6日,由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承办的“阳西县塘口镇黄皮推介会”在塘口镇盛大启幕,标志着“彭垌黄皮”品牌正式走向市场。推介会上,团队党员师生设计的整套品牌视觉体系惊艳亮相。活泼的“黄小皮”人偶、互动装置与村民热情互动,文创产品展区人头攒动。王天锡的动人故事与品牌的文化内核吸引了阳江电视台、阳西电视台及众多抖音自媒体博主的聚焦报道,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声势。推介会现场盛况空前,吸引了超过500人参与。活动成效立竿见影,现场即达成约2万斤黄皮的采购订单合作意向,多家电商平台主动伸出合作橄榄枝。尤其令人欣喜的是,“黄小皮”系列文创产品受到热捧,被抢购一空,实现了单日近2000元的销售额,充分展现了品牌的市场吸引力和商业潜力。




探索新路:
设计赋能,激活乡土内生动力
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的师生们,用专业的设计智慧与饱满的实践热情,成功将彭垌黄皮从地方“土特产”升级为承载文化内涵、拥有市场辨识度的“品牌IP”。这场生动的“艺”路前行实践,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,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,更深层次地激活了彭垌村的乡土资源与产业潜力。它有力印证了设计在乡村振兴中不可替代的赋能价值——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纽带,是提升产业价值的引擎,更是激发乡村自我“造血”功能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意火种。师生们留下的远不止墙绘与设计图,更是一条可借鉴的“高校智力精准对接乡村需求、深度融入特色产业”的协同振兴之路,为阳西塘口乃至更广阔乡村的振兴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