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月15日至16 日,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入英德市白沙镇,与广东省乡村振兴驻白沙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一起,针对白沙镇食用菌、林下种植经济作物和麻竹笋种植展开全面调研和工作指导,旨在推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,助力乡村振兴。
15日下午,调研团队首站抵达典型村车头村,走进英德市源泽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赤松茸食用菌种植基地。该公司于2022年开始食用菌种植,资金总投资约2000多万元,种植规模40多亩。调研团队发现,为控制种植成本,该基地在管理上未能做到精细入微,使产量受限和产品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,目前日产量约 1200 斤。面对农户反映的种植技术问题,特派员团队在培养材料选用、堆制菌床、播种方式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给出了针对性的指导性意见。

随后,团队来到朱坑尾村,这里的板蓝根、岗梅、三桠苦等中草药系列项目种植基地面积达 1000 亩。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,仔细查看每一种中草药的生长状况,与种植户亲切交谈,深入了解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与实际需求。经调研发现,由于近期气温骤降,导致部分中草药因结霜出现嫩叶枯死、生长缓慢等问题。对此,科技特派员团队结合专业知识与经验,给出开春后施肥技术方案指导,助力中草药产业朝着科学化、规范化方向发展。

16日上午,团队马不停蹄赶往白沙村,对种植面积达 1000多亩的丰韵麻竹笋种植基地展开细致调研。一入基地,漫山遍野茁壮成长的麻竹笋映入眼帘。据了解,该基地开展麻竹笋种植仅有2年时间,由于前期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和较好的管养措施,预计明年该基地麻竹笋产量可达 50 万斤。不过,在与种植户深入交流后,团队了解到,尽管麻竹笋种植规模和产量可观,但在种植技术、市场销售渠道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,农户仍面临诸多挑战。针对这些情况,科技特派员认真记录农户的需求与问题,并初步规划了后续帮扶方案,包括组织专业技术培训、协助拓展销售渠道以及制定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等,让种植户们信心倍增。

此次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入白沙镇的开展工作,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专业支持与意见建议。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白沙镇特色产业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,实现产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。